大棘城,又名棘城,被认作是“颛顼之墟”。
颛顼“五帝”之一,号高阳氏,黄帝之孙,昌意之子,西汉《淮南子》载:“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,怒而触不周之山,天柱折,地维绝。天倾西北,故日月星辰移焉;地不满东南,故水潦尘埃归焉。”颛顼帝二十岁登帝位,在位七十八年,寿九十八岁,《山海经》中的《大荒北经》记载:“东北海之外,大荒之中,河水之间,附禺之山,帝颛顼与九嫔葬焉。”《海外北经》说:“务隅之山,帝颛顼葬于阳,九嫔葬于阴。”学者艾荫范根据古语音学判断,认为“附禺”、“务禺”、“鲋鱼”都是“无虑”的音转,推断颛顼大帝所葬之地就是现在的医巫闾山。故有大棘城“颛顼之墟”的说法.
曹魏明帝景初二年(238年),鲜卑慕容部首领莫护跋跟随司马懿征讨公孙渊有功,被封为率义王,“始建国于棘城之北”。西晋惠帝元康四年(294年), 莫护跋重孙慕容廆认为棘城为“颛顼之墟”,移居大棘城。
东晋成帝咸康三年(337年),慕容廆之子慕容皝在大棘城自称燕王,建燕国,置属百官,史称前燕。
大棘城曾发生一场恶战:太兴元年(319年),高句丽、宇文部鲜卑、段部鲜卑联合讨伐慕容廆。
慕容廆城门紧闭而不应战,反而派使者送牛送酒去犒赏宇文部,于是高句丽和段部怀疑宇文部与慕容廆同心,带兵而归。只剩宇文一部慕容廆选精锐的士兵分配给慕容皝,冲锋在前;慕容翰带领精锐为奇兵,从边路杀出,直捣宇文部军营;放火烧军营,众人震恐纷乱,不知所措,随即大败,宇文悉独官只身逃命,慕容廆军把他的士众悉数俘获。
此战,慕容廆面对三方的强大攻势,先闭城固守,继而用计分裂对方,又出其不意内外夹击,终获全胜。从此,成为北方一支较强的势力。
咸康八年(342年),慕容皝迁都龙城,棘城被降格成县。北魏太平真君八年(447年),棘城被并入龙城县,之后被逐渐废弃。
大棘城作为前燕古都前后104年,城市的历史有209年,作为曾统治北方大半个中国的王朝的古都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消亡,大棘城的具体位置竟成一迷,今年朝阳博物馆田立坤考证大棘城就在北票市章吉营子乡三官营村.
开车前往三官营村会经过一段山路,到村口路就到了尽头,走进村里打听古城遗址,村民对一千年前的古城辉煌茫然不知,仔细观察一下,果然有土台夯土,还有护城河状的土沟不知是否是当年的护城河.
千年前的古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,无影无踪!
村口
疑似护城河遗址
靠近大凌河
来时山路旁的景色